今年9月,阿里潜行了三年的新制造“一号工程”终于浮出水面——犀牛智造。这个被达沃斯论坛评为全球第一家服装行业的“灯塔工厂”,将互联网消费与制造业有机的融合在一起,通过销售预测和柔性制造,实现了“定制服装批量化生产”。
来源:阿里巴巴官网
当人们还在对这家工厂并未有深入了解,持保留态度之时,在双11前夕,犀牛智造的第二个产业园却在安徽宿州正式投产。短短两个月内,两家犀牛工厂对外发布,定制化、小批量、柔性生产,云平台,数字仿真……我们能想到的和有关的名词都出现在了犀牛工厂之中。
但犀牛工厂到底是噱头还是未来?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阿里无疑是走在前端的,它将各种前沿的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制造之中。从犀牛工厂的布局来看,传统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和数字化改造已是大势所趋,但犀牛智造的模式是否能够将定制化以及柔性生产适用于更广泛的传统制造业?因此,我们不得不冷静的思考一下,犀牛智造是不是真的能够行之有效且能进一步推广开来?
从服装行业准入,门槛较低
根据信息显示,犀牛工厂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端到端的全链路数字化解决方案,享受由需求驱动的定制化生产服务。由此,小企业及生产商可以更迅速地应对客户日新月异的需求,进一步挖掘国内规模逾30万亿元人民币、正在开启数字化进程中的制造业的市场机遇。
来源:阿里巴巴官网
通过网络上的报道,可以看到犀牛工厂进行了几大创新,例如,数字化设计系统联动需求和供给两侧,可3D快速仿真测试、为商家提供报价基础、为提供采购依据、为生产提供工艺指导。采用中央仓智能化的采、裁、配,犀牛智能中央仓犹如餐饮行业的“中央厨房”,可智能采购、柔性供给。智能导航的“棋盘式吊挂”,能够将吊挂衣架自动分配至相对空闲的工位,改变了过去服装工厂吊挂单向流转,容易拥堵的问题。除此之外,在传统制造层面也做了较大的优化和变革。例如,以投影的方式进行数字印花,取代传统工厂手工画框定位的方式,大大节省了印花效率。
从行业选择来看,犀牛工厂首先选择了与自己结合最紧密、关联性最大,也是数字化升级改造相对容易实现的服装行业切入。这是因为,服装行业进入门槛较低,但用户的定制化、个性化的需求却是非常高,这些都不同于钢铁、电子制造等高端装备制造等行业,服装行业企业的痛点共性居多,相对容易解决,且不涉及复杂的工业知识,因此,作为数字化转型的第一目标行业,能够让企业的投资回报周期更短,效果也更为显著。
需求端创新才是重点
总结来看,犀牛工厂的“新”并不是着眼于单纯制造业上的升级,而是把科技互联网和传统制造对接,把需求和生产打通,实现预测流行、以销定产和柔性制造。因此,小编认为犀牛工厂是在阿里零售生态的基础上,进行制造上的创新。
第一步创新是在需求端,犀牛工厂基于阿里作为电商最大的优势,打通了淘宝、天猫,为品牌商提供了精准销售预测,真正让按需生产规模化实施。例如,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可以预测下个月流行什么颜色,大概会流行多久,某个设计的潜在用户有多少人。
第二步创新才是在供给端,通过柔性制造系统,犀牛工厂可实现100件起订,7天交货。实现了从“从5分钟生产2000件相同产品”跨越到“5分钟生产2000件不同产品。
但是在工厂侧,犀牛工厂究竟是如何实现柔性制造?柔性制造又达到了何种程度?从目前犀牛的官网上,小编并未查阅到更多资料。
柔性制造并非其独到之处
犀牛工厂中强调了一点:由需求驱动的定制化生产服务。换到工业中的名词来讲,就是柔性制造。尽管在业内已经有了成熟的应用,但肉眼可见犀牛工厂的柔性生产更加引人关注。
说起今年柔性生产最具代表的案例,就要数疫情期间无数企业将原有生产线改为生产防疫物资。例如,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口罩、额温枪、呼吸机等防疫物资告急。因此众多企业纷纷跨界,在极短时间内便实现转产。这种转产,就是制造企业实行柔性生产的成果。
柔性制造也是智能工厂的重要特点之一,它代表了企业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考验的是企业的反应速度。传统的刚性制造主要是单一品种的大批量生产,而柔性制造的模式则是以市场为导向。
在柔性制造中,考验的是生产线和供应链的反应速度。从这一点来看,犀牛工厂很好的完成了。但与传统的装备制造行业进行柔性生产相比,小编认为犀牛工厂在制造方面似乎并没有什么独到之处。
但不可否认,犀牛工厂对于企业数字化转型还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工厂中体现的数据采集、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数字孪生等都是数字化赋能生产的最好体现,这样的样板工厂将给更多企业带来新的思路。
过度的定制化模式能否持续提升利润?
当下,消费者对其产品的个性化设计需求正在引导生成全新的产品类型。以C2B和C2M两种模式为主,正在倒逼企业进行数字化变革,以适应新需求时代所带来的成本和效率的挑战。
在制造业上同样呈现着这样的发展趋势,工业生产模式正在由大批量、少品种向多品种、小批量转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为客户提供定制产品。但是纵观这一类产品,初始的价格都不是太贵。虽然产品多样化增加了研发、制造和分销成本,但客户还想体验大批量生产的低成本、高质量和效率。这意味着生产成本要保持与批量生产相同,同时交货期还要短,质量更要稳定。
借助于柔性制造工厂企业能够降低库存成本、缩短交货期,提升效率,但真正的利润有多少?我们不得而知。而且前期投入的高昂的柔性制造系统并不能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独特值。
再回归到犀牛工厂关注的服装行业来说,从一个普通消费者的习惯来看,只有在某些特殊场合或者对某些特殊品牌才会存在定制要求。因此,这种定制化的红利能够持续多久?即便有产品多样化的需求,对于商家来说,性价比相信也不会太高。
在我们不久前发布的:“华为启示录:如果把数字化看作工具,则错过冰山之下的危与机”一文中,华为原中国区规划咨询总监、《华为管理之道》作者邓斌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定制化项目,对于供应商来说会局限于具体项目,没有余力纵深,对于用户端来说,也会限制其后续的升级发展,使得企业很难做大做强。
定制化模式构建的只是短期能力,这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无异于饮鸩止渴。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小编发现制造业中的厂商更多倾向的是提供模块化的产品。模块化的产品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重组,从而可以很好地满足个性化产品生产的需求。
结语
小编认为犀牛工厂的模式更类似于一个“共享工厂”,犀牛智造CEO伍学刚也在对外的交流中表示:新制造一开始的设计理念,就是要成为数字化、智能化的制造平台,工厂只是平台里的一个载体。虽然工厂只是一个载体,但它的出现无疑会对其他中小工厂造成非常大的冲击。当犀牛进一步深入到制造端后,中小企业最终会不会变成给平台打工?
伍学刚也表示,未来,犀牛智能模式将对全社会开放,进一步帮助中小工厂,提升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不过面对更多复杂的制造场景与应用环境,犀牛的智能模式将如何推广深入,小编在这里要先打个问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