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往往与其所处地域和地方性的行业需求密不可分,依托发达的家电、电子制造等高端制造产业链,华南地区养育了相当数量的IPC厂商,深圳市控汇智能股份有限公司(下以“控汇”简称)正是这“红海”浪潮中耀眼的一员。
成立于2010年,控汇在盘虬卧龙的深圳地区,迅速成长为集工业控制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不过用了短短的十年时间。从一头扎进红海市场的创业公司,到今天的国内优质工业计算机综合增值服务商,控汇开辟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并在更广阔的应用场景中发光发热。
以IPC为载体,“苦练内功”
从板卡研发起家,创新是刻在控汇血液中的发展理念,无论是最初的嵌入式板卡,还是到后续的工控机、工业平板以及运动控制产品系列,控汇始终坚持自主研发。
控汇股份董事长 吴有才
“我们不做‘赚快钱’的企业,凭借对自身技术的自信,我认为我们还是可以做点事情的。”控汇股份董事长 吴有才如是说。
事实上由于技术门槛不高,传统工控机市场可以说是鱼龙混杂,同质化竞争下的“价格战”非常严重,单纯做硬件很难长远。另一方面,很多用户企业在引入IPC产品过程中往往也会伴随接口以及兼容性的问题,对于IPC厂商也提出了相应的需求。因此迎合发展趋势。
积极联合深圳大学等科研单位以及Intel等顶尖科技公司,控汇在IPC产品的基础上拓展了IO控制、运动控制以及智慧检测等自动化产品线。“我们希望以IPC为载体,在实现运动控制、IO控制等自动化产品的持续拓展过后,开发出一整套平台化解决方案。”
控汇主要产品线
衍生于实际需求,控汇的技术发展思路很快在市场中得到正面反馈,凭借技术研发优势迅速获得用户企业认可的同时,也赢得了Intel等的资本青睐。
如今在技术和行业经验充分沉淀过后,控汇凭借快速响应和高性价比优势,实现了国外品牌替代,推进了整个自动化产品市场的国产化发展步伐。
同时,在运动控制软件及自动化系统等“软实力”方面,控汇也通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摸索出自己的算法经验,为用户提供更简单、更可靠且更具性价比的选择。
与汇川、英威腾一类从变频器产品拓展到工控机领域的企业不同,控汇以其在板卡领域的技术沉淀为优势,在IPC解决方案方面更具优势,如今随着运动控制以及智能检测等产品线的不断拓展,控汇也实现了综合能力的提升,在服务大客户方面也更具经验,与富士康、大族激光、浪潮、联想、欧菲等全球领先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控汇的部分合作伙伴
业务模式灵活,“稳中求进”
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市场策略是企业长治久安的关键,面对激烈的竞争,控汇通过“对症下药”的方式针对不同用户需求采用不同战略。
在硬件市场方面,控汇并未舍弃原本零散、多样化的中小企业客户,而是采用电商平台销售的形式更加高效地覆盖相关用户需求,控汇这一互联网营销的形式在行业当中做到了比较领先的位置。
而在to B端,对于弱服务化的大型集成商客户,由于其本身对于服务的要求不高,因此控汇选择平台推广的方式;而在行业应用方面,控汇则采用大客户销售方案的形式,由大客户部门向终端辐射,在3C行业实现了广泛覆盖。
“下游工厂型用户最接近市场,拥有绝对话语权。”吴有才透露,“因此控汇定位中高端大型设备厂商、集成商客户,我们把更多精力放在这些工厂端的企业客户,目前这些供应商端的收入可以占到50%以上。”
在产品方面,传统IPC产品具备操作简单、可拓展性强、控制范围大的天然优势,除了传统覆盖的零售、金融行业以外,控汇选择将其拓展到更多对于人工操作要求不高的领域,例如农业、畜牧等,电商销售的方式渗透广、更灵活,能够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而对于IO控制、过程控制及智能检测等自动化产品线,控汇则更偏向于纵深发展,一方面深挖技术做好自主研发,另一方面从软件入手,向GPU加速算法及深度学习发展,以3C、锂电等行业为突破口,向更多智能化应用场景提供开放、实用的平台化解决方案。
产品拓展行业
乘风深圳特区飞速发展,依托自身过硬的研发能力,控汇在过去十年获得了稳健发展。2020年,新冠疫情重挫全球经济,行业下行压力引发的市场危机意识也让更多制造企业加速引入智能化设备,存量市场需求为设备供应商创造了更多订单,特别是在“内循环”经济以及“新基建”加速的背景下,国内领先设备厂商迎来了弯道超车的好机会。
对于控汇来说,继“人和”以及“地利”过后迎来了“天时”,未来可期。(文/gongkong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