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 » 正文

“蟀哥”成就“小虫经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8-02   浏览次数:64
核心提示:蟋蟀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蟋蟀入诗始见于《诗经》,“斗蟋”之风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山东宁阳斗蟋以其个头大、性情烈、弹跳力强、凶狠善斗而闻名,古代被誉为“江北第一虫”。其中又以泗店镇产蟋蟀最为著名,历代被奉为皇宫贡品。中国科学院昆虫研究专家多次赴宁考察后确认,宁阳是中华蟋蟀文化的故乡,媒体誉之为“
蟋蟀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蟋蟀入诗始见于《诗经》,“斗蟋”之风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山东宁阳斗蟋以其个头大、性情烈、弹跳力强、凶狠善斗而闻名,古代被誉为“江北第一虫”。其中又以泗店镇产蟋蟀最为著名,历代被奉为皇宫贡品。中国科学院昆虫研究专家多次赴宁考察后确认,宁阳是中华蟋蟀文化的故乡,媒体誉之为“斗蟋圣地”“蟋蟀之乡”。
    宁阳县从1998年起开始承办“中华蟋蟀友谊大赛”,成为泰山国际登山节系列活动之一,每年吸引国内外数以千计的斗蟋爱好者参加。2009年,“宁阳斗蟋”被收录于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宁阳蟋蟀”获批准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经过多年的培育,小小的“蟀哥”逐渐成就了当地远近闻名的“小虫经济”。
    每年的8月上旬至9月中旬,是宁阳蟋蟀交易的活跃期。笔者经由宁阳县蟋蟀研究院处了解,并通过调查走访测算印证,2017年宁阳县围绕蟋蟀产业实现的综合收益将超过7亿元。千年的历史积淀,使“小蟀哥”成为当地村民致富的“大产业”。
    ——蟋蟀交易火暴。宁阳蟋蟀交易市场以泗店镇为主,并辐射周边多个地区。2017年交易活跃期,泗店镇从事田间蟋蟀捕捉的人口约为1.6万人,占全镇全部劳动力人口近60%;其间吸引了来自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沈阳等20多个城市的近2万名蟋蟀爱好者前来收购,实现交易总额近5亿元、人均购蟋支出近3万元。另据调查,临近的乡饮乡该行业从业人员约4200人,实现蟋蟀交易额2800多万元;统筹考虑其他县内及周边地区交易以及网络销售,全县蟋蟀交易额或更加可观。
    ——住宿餐饮攀升。蟋蟀交易期间,泗店镇宾馆住宿、农家乐住宿3000多张床位供不应求,许多外来收购者就近选择县城或周边地区入住。据相关住餐企业统计,在蟋蟀交易集中的8、9月份,日均入住率普遍超过70%,营业额较之往常高出30%之多。据此测算,宁阳蟋蟀产业拉动的住宿餐饮消费总额近5000万元。
    ——相关产业联动。在蟋蟀用具销售方面,目前泗店镇经营蟋蟀用品专卖店已发展到20多家,其中大型批发店8家;经营捕捉、喂养、储存、计量等蟋蟀相关用品和纪念品200多种,其中具有珍藏价值的蟋蟀老罐、红木斗闸、过笼等蟋蟀用具超过40种。在新型交易模式领域,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蟋蟀交易方式也出现新变化,QQ、微信等通讯软件为蟋蟀交易提供了新平台,“互联网+”走进蟋蟀销售,网上交易开始活跃。同时,近年来,宁阳县围绕蟋蟀产业还相继衍生出一些新型服务业,如兑换零钱业务,专门从事蟋蟀的饲养、调养和训练师职业,从事甄别估价、代理收购的“经纪人”等。据估算,蟋蟀其他相关产业产生的收益约达1500万元。
    ——居民增收致富。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宁阳县已成为北方最大的蟋蟀交易集散地,并围绕蟋蟀捕捉、销售、甄别,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富民亮点。从泗店镇了解到,今年该镇古城村1只蟋蟀田间一手卖价3万余元,全镇蟋蟀最高成交单价达11.5万元。经古城村实地了解,该村从事蟋蟀捕捉的人员占全村劳动力人口的70%以上,每人每天捕蟋收入数百乃至上千元不等。除直接从事蟋蟀捕捉的人员外,一些长期从事蟋蟀研究的“土专家”,凭借自身丰富的经验,专门从事蟋蟀鉴别,并从中收取服务费用。曹家庄村民吴某从事“经纪人”多年,经验丰富、眼光独到,今年经手的蟋蟀过万只,从中收益7万余元。据其介绍,全镇“经纪人”约100余人,人均收益5万元左右,往年经纪人中也曾有收益高达30万元的佼佼者。
    中华蟋蟀在宁阳这片故土上业已长鸣千秋,但时至今日,其产业化发展的可持续性已现短板。从调研走访来看,宁阳蟋蟀作为一种民间传统文化,作为一大特色产业经济,在历经千年沧桑巨变,社会发展进入新时期的今天,其传承和发展也正面临着“虫源瓶颈”“市场瓶颈”和“人才瓶颈”的制约。斗蟋民俗如果过多地与金钱挂钩,其本身具有的“信”“勇”“忠”等美好品质就将被掩盖。比起日本的“甲虫”,蟋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因此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充分挖掘、重塑和弘扬积极健康的蟋蟀文化,增强文化感召力,提高社会认可度,促进蟋蟀产业健康发展、蟋蟀文化持续繁荣。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产品

登录 注册

快速发布采购